紅色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政工作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9-13 瀏覽量:1581
【高校黨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這為紅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中,全面提升立德樹人質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更為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把握新時代脈搏,用紅色築牢立德樹人之魂
紅色資源、紅色傳統、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大學生進行紅色教育,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要求。
紅色源于革命實踐🧝🏼,反映了特定曆史時期黨和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及價值取向,具有鮮明的先進文化特質。它蘊含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既有深刻的曆史感,又有強烈的時代特征。把紅色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能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
大學校園的紅色教育主要借助文學藝術形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浸染紅色基因,實現知識學習🌭、能力培育與價值觀培育的有機統一👩🏿🎤,把高校的培養目標、規格、要求等內化為學生的品質👨🏽,使學生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指導而創造的紅色文化👲🏻💾,涵養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韜略和理論智慧,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思想和革命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獨特而崇高的價值觀,對于提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三個功能📝:
價值導向功能🤸🏻♂️🥊。紅色文化包含革命先輩的智慧🥺🧑🦳、真誠、執著等先進的理想信念。在高校進行紅色教育,可以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品德塑造功能👩🦱。在高校進行紅色教育,塑造學生的良好品德👮🏿,爭做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一代新人🚄。
情操陶冶功能😎。紅色文化蘊涵積極的情感,包括軍民之情、戰友之情👈🏻、同志之情🚣。通過紅色教育🙇🏽♀️,可以使高校學生感知這些深厚的、真誠的情感,不忘初心、淨化心靈。
秉承改革創新💆♂️,用紅色夯實立德樹人之本
立事者不離道德🆒,調弦者不失宮商🫲🏿。高校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在改進中創新,在創新中改進🎖🛌,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用紅色為立德樹人培土固基,修枝剪杈☝️🐞。
把握主動權,將包含紅色元素的思想教育融入教書育人的全領域。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創新育人理念,拓寬服務內涵,打造一流育人環境🧑🏻🤝🧑🏻,引領學生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創造精彩人生。
唱響主旋律👨🦽➡️,讓激活紅色基因的德育實踐融入成長成才的全過程。通過構建主題教育🏋🏻♂️、社團文化𓀃、榜樣力量、社會實踐➝👓、創新創業“五位一體”的育人模式🟧,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創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
建好主陣地,將弘揚紅色傳統的品德修養融入校園生活的全方位。以紅色元素打造精品校園文化活動🏊🏽、豐富文化陣地育人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紅色基因成為優良品質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文化標識。
善用新手段,將高揚紅色旗幟的文化涵育融入宣傳陣地的全時空🙇♂️。在校報校刊、校園景觀、文化走廊、宣傳櫥窗、校園廣播👩🏽🔧、學生社團等校園文化建設中🧑🏻✈️,在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學術報告、志願服務等實踐活動中,融入紅色元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親和力。
制訂嵌入紅色元素的實踐育人規劃。既覆蓋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又涵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所有環節🏃♀️,還包括實踐教學原則、實踐教學課時等內容,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
建立嵌入紅色元素的實踐育人基地🕺🏽。以遺物、遺址等革命曆史遺存與紀念場所等紅色資源為載體,挖掘其育人價值,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讓廣大師生走進融知識、文化與教育為一體的紅色第二課堂👐🏻,現場追溯曆史、反思現實,補充紅色營養🙎🏻♀️。
構建嵌入紅色元素的實踐育人體系。從現有的課程教學體系中提煉“實踐點”👩🏽🎓,從博大的紅色資源中提煉“教育點”🧜🏿♀️,實現兩者的有機對接👩🔬,形成課程思政“點—線—面—體”的立體育人體系。
聚焦思想引領🗓,用紅色拓展立德樹人之道
用紅色打好大學生立德樹人的鮮亮底色,既要把握時代特點,又要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規律🧼,提供與時俱進的教育內容、方法、途徑、情境和載體😌,拓展立德樹人之道🤵🏽。
遵循心理規律,引導大學生對紅色文化作出正確解讀🙄🤴🏿。當今的大學生已經是“95後”甚至“00後”👨👧👧,認知中國革命的曆史和革命先輩們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在選擇育人內容時👨🏻💼,應突顯內容的真理性、時代性、人民性,使紅色文化更好地入腦入心,在大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把握認知特點,引導大學生對紅色文化作出正確感知。既要以感性材料來啟迪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提供文字、圖片🤾🏻、解說🎸、音樂、影像等信息,來觸發感官🚵;又要以理性分析增強大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內心深處認同紅色、熱愛紅色。
把握情感特征👩🏼🦱,引導大學生對紅色文化作出正確判斷。要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樂影像、實物實景等作為教學媒介,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把“看、聽、思、悟、行”融為一體😜🫛,引導他們去感受、去思考💂🏿♂️🚴🏻♂️,以收到“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效果。
適應興趣愛好,引導大學生對紅色文化作出正確體驗📤🤵🏿♂️。要建立“紅薪網”等紅色主題網站,開通“兩微一端”紅色文化平臺,把“紅色薪傳”“初心”等紅色教育成果轉化為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新媒體內容產品,增強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觸動靈魂。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要用紅色文化貫穿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將紅色火種播進一代代年輕人心中👩🎓,打好立德樹人鮮亮底色,匯聚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