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來源👩🏿🚀: 發布時間:2023-11-21 瀏覽量:1552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
今天進行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內容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安排這次集體學習,目的是總結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𓀇,分析當前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研究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問題。
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鑄就了偉大的中華民族👨🏼🦰。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民族問題🧑🏻🦰、民族工作,正確處理民族關系。新中國成立後☸️🚼,黨確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理論和民族工作方針政策🍛,各民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團結進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等理念,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作為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進一步拓展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黨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是我們黨堅持“兩個結合”、著眼“兩個大局”🦌,深刻總結國內外民族工作經驗教訓⚠️,深刻洞察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趨勢,取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這一重大理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鞏固和拓展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指明了黨的民族工作的前進方向。
黨的二十大以後,全國各族人民邁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新征程🦻🏻,黨的民族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個民族也不能少🤸🏻♂️🥊。我們要大力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讓各族人民共享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偉大榮光。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部署,准確把握黨的民族工作新的階段性特征,鞏固良好局面🎴,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第一,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建設🤓。理論是意識形態的基石🚄。理論研究越深入🔋,對意識形態的支撐就越堅強有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中華民族有自身獨特的曆史,解析中華民族的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論😎。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必須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遵循中華民族發展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
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用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統領和指導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建設🧑🏿🚒。要優化學科設置,加強學科建設,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著力解決我國民族學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論思想和話語體系所左右的問題💁🏽♀️,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繼續推進中華民族通史、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編纂工作🆒,編好用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等教材,做好文物古籍發掘、整理🫱🏽、利用工作。注重激發廣大專家學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強青年專家學者的培養🌰,為他們把好方向🧏🏻♀️、搭建平臺、創造機會,鼓勵他們潛心鑽研、厚積薄發,推出立足中國曆史🕐、解讀中國實踐、回答中國問題的原創性理論成果👮🏼♂️。
第二,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黨的二十大後不久,我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命題❓。今年6月🧑🏻🤝🧑🏻,我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就此作了初步闡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這樣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國家的豪邁壯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應有之義。從黨的民族工作來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順應中華民族從曆史走向未來𓀄、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發展大趨勢👨🦽➡️,深刻理解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
精神家園構築必須久久為功🤖。要面向各族群眾加強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振奮各族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和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運用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系,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中華文化認同🙇♂️。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
第三🫰🏻,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必由之路🔡。中華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鑄就🛢,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也必將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前提和基礎,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進程🥐👰🏿,必然是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過程。
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把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鬥,作為新征程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要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民族地區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促進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眾。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推動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四,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工作👩🔬,涉民族宣傳做得好不好,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形象*️⃣🎐。必須堅定“四個自信”,積極主動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曆史,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要創新涉民族宣傳的傳播方式💇🏻♂️,豐富傳播內容,拓寬傳播渠道,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講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可靠保障,講清楚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認同度和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講清楚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所具有的明顯優越性🙆🏽♂️。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積極推動中外學術界👌🏿、民間團體交流互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時研究解決本地區本單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問題🙄🤴🏿。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學習貫徹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領,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應有貢獻。